可持续发展目标解读之十一:可持续城市和社区(附中国深圳案例)

undefined

C_SDG goals_icons-individual-RGB-11.png

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

在观念、商业、文化、科学、生产力、社会发展等的进程中,城市起着枢纽的作用。城市在最佳状态运行时,人们能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得到提高。到2030年,城市人口预计增加到50亿,因此要应对城市化的挑战,高效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方法不可或缺。

然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以何种方式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繁荣的同时,而不造成土地匮乏和资源紧缺。城市常面临的挑战包括拥堵、缺乏资金提供基本服务、住房短缺、基础设施的萎缩和空气污染的增加。

快速城市化所面临的挑战,如固体废物的安全清除和管理,可通过既能让城市不断繁荣和发展,又能改善资源的利用及减少污染和贫困的方式解决,例如增加城市废物收集服务。我们期望的未来,还包括这样的城市:它能为所有人提供机会,并使大家都能获得基本服务、能源、住房、运输和更多服务。

Sustainable-City-Square-300x300.jpg

事实和数据

●目前,全球有一半人口,即35亿人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预计会增至50亿。

●在未来几十年,95%的城市扩张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目前,有8.83亿人住在贫民窟,大多数都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

●城市只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但却产生了60%-80%的能源消耗和75%的二氧化碳排放。

●快速城市化给淡水供应、污水处理、生活环境和公共卫生都带来压力。

●截至2016年,90%的城市居民呼吸着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空气,42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问题。全球超过半数的城市人口呼吸着污染级别高于安全标准2.5倍的空气。

目标11的具体目标

●11.1 到2030年,确保人人获得适当、安全和负担得起的住房和基本服务,并改造贫民窟。

●11.2 到2030年,向所有人提供安全、负担得起的、易于利用、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改善道路安全,特别是扩展公共交通,要特别关注处境脆弱者、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要。

●11.3 到2030年,在所有国家加强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加强参与性、综合性、可持续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能力。

●11.4 进一步努力保护和捍卫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11.5 到2030年,大幅减少包括水灾在内的各种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和受灾人数,大幅减少上述灾害造成的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有关的直接经济损失,重点保护穷人和处境脆弱群体。

●11.6 到2030年,减少城市的人均负面环境影响,包括特别关注空气质量,以及城市废物管理等。

●11.7 到2030年,向所有人,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普遍提供安全、包容、无障碍、绿色的公共空间。

●11.a 通过加强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支持在城市、近郊和农村地区之间建立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联系。

●11.b 到2020年,大幅增加采取和实施综合政策和计划以构建包容、资源使用效率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具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城市和人类住区数量,并根据《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在各级建立和实施全面的灾害风险管理。

●11.c 通过财政和技术援助等方式,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就地取材,建造可持续的、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建筑。

答疑:可持续城市为何重要

11重要.jpg

(联合国图片/Kibae Park)

在今后几十年里,95%的城市扩张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这方面的目标是什么?

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

为什么?

如今,有一半人——35亿人——居住在城市,而且,这个数字将继续增长。因为未来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住在城市,人类面临的某些最大问题——贫困、气候变化、保健和教育——的解决方案必须到城市生活中去寻找。

如今城市面临的某些最迫切挑战是什么?

不平等令人极为关切。有8.28亿人住在贫民窟,且这一数字在继续上升。城市能耗和污染程度也令人焦虑。城市占据了仅3%的地球陆地面积,但能耗却占到60%至80%,碳排放占到75%。由于人口和建筑物高度密集,许多城市也更易遭受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建设城市的抵御灾害能力对于避免人类、社会和经济损失至关重要。

我住在城市,但我未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为什么我也应该关心呢?

所有这些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每个公民。不平等可能导致动乱和不安全,污染会使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恶化,并影响劳动力的生产率,从而影响到经济,自然灾害有可能扰乱每个人的生活习惯。

如果任由城市随意增长,会发生什么情况?

在世界各地的某些庞大的贫民窟、拥堵的交通、温室气体排放和无序扩展的郊区中,都能看到城市化规划不当的代价。贫民窟拖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后腿,降低了预期寿命。选择以可持续方式行事,我们便选择了建设这样一种城市:所有公民都过上体面的、有品质的生活,且投身于城市的生产性和能动性活动中,创造共同繁荣和社会稳定,同时不伤害环境。

实施可持续做法昂贵吗?

与收益相比,成本微不足道。例如,创建一个实用的公共交通网是有成本的,但是,从经济活动、生产质量、环境和联网城市整体收获方面来看,收益是巨大的。

为帮助实现这一目标,我能做些什么?

积极关注你所在城市的治理和管理。

注意在你的社区里,哪些行动能够奏效,哪些行动不能奏效。

积极宣传你认为自己所需的那类城市。

为你的建筑物、街道和街区构想愿景,并且落实这一愿景。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吗?你离保健机构近吗?你的孩子能安全地步行上学吗?晚上你能与家人一起散步吗?离家最近的公共交通距离远吗?空气质量怎么样?你的公用公共空间是什么样的?你在自己的社区创造的条件越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就越大。

以上资料来源于联合国官网,文字略有修改

●案例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智慧城市是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的管理,对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运营与服务模式。

目前,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在全国领跑。2018年末,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第八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深圳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位居全国第一。那么,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有哪些呢?

第一,政府牵头,规划先行。2018年7月,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强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并提出到2020年,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即“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 让市民生活更便利,城市更美好。

1.jpg

2019年5月14日,为期两天的2019深圳国际友城智慧城市论坛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多位城市市长及企业界代表分享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经验。(来源:中国经济网)

第二,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深圳全面完善了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光纤入户率超过90%;启动了5G试点,建成城市大数据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建设可视化的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同时,加快构建了海陆空和地上地下的智慧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逐步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停车系统。

第三,推进政务资源整合。深圳整合各区、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建成统一的政务服务App—— i深圳,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入口,力争实现政务服务“一号走遍深圳”,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企业办事不出区,个人办事不出街。数据显示, 自2019年1月11日上线至8月底,“i深圳”已汇聚各类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4000余项,全市个人政务服务事项接入比例已超过50%。

i深圳.jpg

2019年1月11日,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正式上线发布会在深圳市民中心召开。(鲁力 何雪峰/摄 来源:南方网)

第四,国企民企积极布局。本地国企和民企已经在智慧城市领域积极布局,以争夺智慧城市领域的新机遇。

中央政府亦对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寄予了很高的期待。2019年8月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

文字资料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政府在线、消费日报网、深圳新闻网、中国政府网

●背景

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在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国峰会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69个具体目标,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各国将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实现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同时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