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169个具体目标解析及案例(108)

微信图片_20221125224502.jpg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17项目标,第12项是负责消费和生产,即: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解读点此)

在这一大项下面,有11个具体目标,第12.8是:到2030年,确保各国人民都能获取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的信息并具有上述意识。

现状

国际篇

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促进普遍获取信息

联合国193个会员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有会员国都认识到,知情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主要推动力。因此,每年的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会庆祝促进普遍获取信息国际日。目前,全球正在努力寻找有效解决方案从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中恢复,在这一背景下,促进普遍获取信息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它是一个关键支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重建具有弹性和包容性、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社会。

微信图片_20221125224525.pn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已有132个联合国会员国(占到总数的近70%)为信息获取建立宪法保障,或是通过了相关的法律。当前参与该调查的国家共有102个,教科文组织将继续监测该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教科文组织还推动了能力建设倡议,提高公众对信息获取重要性的认识。呼吁所有会员国和合作伙伴采取行动,确保信息作为公共物品和健康且民主的社会的基石,推进普遍获取信息,以便所有人都能在今天和未来做出知情决定。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篇

开辟人类可持续发展新境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成功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世界历史来看,工业革命后的传统发展模式具有内在局限。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传统工业化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虽然工业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进步和人类文明进程,但由于其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基础之上,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实践证明,这种传统工业化模式难以为继,我国必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文明孕育和积淀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丰富的哲理思想和生态文化,不同于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依靠强大技术征服自然的技术至上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对于发展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将单纯的物质财富作为追求目标,更多的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决定人类活动的边界,而价值观念又决定人类活动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为克服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内在局限提供了中国智慧。

微信图片_20221125224531.png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突破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对立的认识障碍,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障。

来源:经济日报

●案例

国际篇

全球公民教育(GCED)和可持续发展教育(ESD)

微信图片_20221125224536.png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7、12.8和13.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NESCO-UIS)和教科文组织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司教育部门呼吁政府有必要确保全球公民教育(GCED)和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及其子主题完全融入其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GCED/ESD有八个主题(文化多样性和宽容、性别平等、人权、和平与非暴力、气候变化、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生存与福祉、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培养对所有人的尊重,建立对共同人类的归属感,培养对共同星球的责任感,并帮助学习者成为负责任和积极的全球公民,为建设一个更和平、宽容、包容、安全和可持续的世界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全球公民教育(GCED)和可持续发展教育(ESD)旨在增强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和解决当地和全球的挑战,并采取明智的决定和行动,以实现环境完整性、经济可行性和为今世后代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

来源:可持续发展目标12中心

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发展教育计划

微信图片_20221125224541.png

马来西亚被公认为世界上十二大生物多样性国家之一。然而,对经济增长的追求日益依赖于资源,从而对这些资源和依赖这些资源的人构成了许多威胁。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可持续地生活在一起。因此,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Malaysia)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ESD)计划,以增强学生、青年和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努力实现可持续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合了多种创新教育方法,旨在将环境公民价值观融入正规教育社会。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计划下,有生态学校计划,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可持续学校计划。它通过全校参与的方法来鼓励针对环境问题的行动。该方案始于2011年,得到马来西亚教育部、政府机构、环境合作伙伴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支持。目前,有300多所学校报名参加生态学校计划。

来源:全球环境教育伙伴亚太中心

中国篇

马蔚华: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金融走在了世界前列

微信图片_20221125224545.png

2022年11月16日,以“绿色助力大湾区建设,金融创造可持续未来”为主题首届大湾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峰会在深圳举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价值投资联盟主席、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董事长马蔚华发表开幕致辞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面对今天的严峻挑战,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倍努力,要把更多的资金引向可持续发展的领域,要以可持续金融推动可持续发展,持续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社会价值投资联盟

浙江: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近年来,浙江省加快绿色转型、建设美丽浙江,并明确提出高水平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围绕绿色发展新要求,浙江各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生态保护上下功夫、在绿色转型上做谋划、在低碳发展上做文章,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微信图片_20221125224550.png

今年以来,淳安建立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探索水环境“流域共治”模式,统筹推进千岛湖上游84条河溪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系统治理。“流域共治就是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整合多元力量,集中资源推进护水工作。”淳安县水利局局长汪仁发说。淳安还建立了乡镇层面的流域共治框架体系,今年全县乡镇、平台已签署合作协议35份,联合组织开展大型活动43场,确保境内流域治理信息共享、机制互通、行动一致。

来源:浙江日报

●背景

由联合国发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在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国峰会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69个具体目标,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各国将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实现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同时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