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169个具体目标解析及案例(120)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后.jpg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17项目标,第14项是水下生物,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解读点此)

在这一大项下面,有10个具体目标,第14.4是:到2020年,有效规范捕捞活动,终止过度捕捞、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以及破坏性捕捞做法,执行科学的管理计划,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鱼群量至少恢复到其生态特征允许的能产生最高可持续产量的水平。

现状

国际篇

全球海洋捕捞渔业与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403093058.png

人类捕捞的鱼类约有90%都来自海洋!

海洋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更可以说承担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海产品供应。但你是否想过有一天,海洋的鱼类资源被捕捞殆尽了,我们将何以为生?

2018 年,排名前七的国家在海洋捕捞总量中占了50%以上的比例,按排名分别为中国(15%)、秘鲁、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美国、印度和越南。中国和美国等捕捞大国都在逐步减少捕捞产量,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产量也与往年保持持平,增长率控制在1%-5%以内。

作为世界上海洋捕捞量最大的国家,中国近年来严格控制捕捞行为,保持着捕捞量持续下降的趋势,从2015–2017年的年均1380万吨下降至2018年的1270万吨。“十三五”规划(2016–2020)期间,开展了渔船“双控”和海洋捕捞产量限额两项工作,通过压减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马力,逐步实现捕捞强度和资源可捕量相适应,都体现了我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发展可持续渔业的决心,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海洋捕捞量还将进一步下降。

和中国类似,各国海洋捕捞产量增长速率的降低,一部分原因也来自于国际社会对于海洋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的日益关注和积极应对,主要通过在国际、区域、国家和地方层面采取行动,保护或恢复可持续捕捞的关键内容——生物多样性。

微信图片_20230403093105.png

然而,目前渔业可持续性成功案例分布不均,部分发达国家在不断改进渔业管理方式,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仍存在产能过剩,种群状况每况愈下。与渔业管理措施较强的区域相比,管理较为松散的区域平均渔获量高出3倍,已评估的种群丰富度也少了一半。这些管理松散的现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普遍,当前全球过度捕捞的现状依然存在,所以我们仍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用成功的政策和措施,有效地落实可持续渔业的政策和管理规范。

来源:澎湃

中国篇

中国海洋捕捞产业可持续发展

海洋捕捞业作为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带动海洋渔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作为渔业产业链的上游即生产供给环节,对于全产业链的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作用,除此之外对渔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起到积极的联动促进作用。

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海洋捕捞业迅猛发展,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2020年我国海洋捕捞渔业总产值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3年全国海洋捕捞总产值达1855亿元,到2020年增长至2197亿元,海洋捕捞业成为了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图片_20230403093112.png

受海洋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趋势持续加重。不少传统上的捕捞种类数量急剧下降,对捕捞业发展造成了巨大打击。近些年,我国在海洋渔业捕捞中实施“零增长制度”、捕捞许可证制度、伏季休渔制度、转产转业制度、双控制度等海洋渔业制度,但从实际效果看尚未达到预期管理目标,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仍任重道远。

未来在严格执行现有渔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应积极完善捕捞业准入制度,开展近海捕捞限额试点,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继续发展资源养护型海洋渔业,大力推进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加大海洋生物增殖放流力度,加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通过建设一批近海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区,保护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生态修复。积极推广渔业生态标签制度,从市场一端诱导生产者采用环境友好型作业方式,达到养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华经情报网

●案例

国际篇

巴拿马出台新法规管理和鼓励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

巴拿马于2021年3月18日出台了第204号法规,来管理和鼓励符合国际标准和采用最新技术的水产养殖、运动竞技、商业捕捞和手工捕捞等活动。法规规定,应对水生资源的生态系统制定和实施必要的养护和管理措施,以保证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法规还规定,任何从事水产养殖、捕捞或捕捞相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在国家捕捞信息系统和水产养殖信息系统中登记。

微信图片_20230403093120.png

为了当代和后世的利益,该法规旨在规范捕捞业、水产养殖业以及与渔业相关的活动,确保这些活动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据悉,该法规总目标还包括管理和促进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促进捕捞、水产养殖及相关活动的科学技术研究。综合考虑到社会、经济、技术、生产、生物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它还确立和界定了相关的原则,以促进和规范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法规还包括促进经济投资以保障并提高本地以及出口竞争力的措施,涉及捕捞业、水产养殖业及其他相关渔业行业。

来源:水产传媒

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恢复了波罗的海西部的鱼类资源

微信图片_20230403093126.png

几十年的过度捕捞,加上营养污染、缺氧的迅速增加、海洋变暖和酸化,使波罗的海西部的鱼类和港湾鼠海豚(Phocoena phocoena)面临崩溃的危险。第一个覆盖波罗的海西部完整食物网的生态系统模型预测了该区域的海洋生物将如何对不同的渔业情景和额外的人为压力做出反应。模型模拟显示,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将恢复与商业有关的鱼类种群和濒临灭绝的港湾鼠海豚种群。一组海洋科学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解释说,海洋生物将变得更有弹性,更多的碳封存选项将会打开。

该研究的合著者、欧洲渔业研究组织渔业生物学家Rainer Froese博士说:“过去和现在的过度捕捞——而不是气候变化——是最近鲱鱼、鳕鱼和利润丰厚的西波罗的海渔业整体崩溃的主要原因。此外,如果一切如常,将把高度濒危的港湾鼠海豚推向灭绝的边缘。相比之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将重建健康的种群和渔业,甚至有助于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拯救波罗的海西部需要停止捕捞鳕鱼和鲱鱼几年,直到它们的

来源:每日科学网

中国篇

长江禁渔后,里面的鱼怎样了?

长江作为我国最长、水流量最大的河流,承载了沿岸人民百姓重要的物质来源。自古以来长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长江水源灌溉农田作物,里面的鱼群则是千千万万人的食物来源。直到2000年以后,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剧增,迫切需要大量的食物。因此长江流域的鱼群一度曾被过度捕捞,导致许多鱼类因此而灭绝,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长江白鳍豚自2006年未被发现以后,宣布功能性灭绝。

微信图片_20230403093132.png

国家从2003年以后就逐渐着手管理捕鱼业的规范化,在每年的3月至7月之间实行为期4个月左右的禁渔期,但是收效甚微。长江沿岸附近的各省市政府,经过多方位协调讨论之后,决定从2020年1月1日逐步实施为期10年的禁渔制度。如有需要安排渔民安置工作的,最晚不得超过2021年1月1日,也就是说截至2022年9月,长江实施禁渔制度以来已有将近2年的时间。长江里面的鱼如今怎么样了?从农业农村部和新闻机构发布的长江河流照片显示,河流内的鱼群数量有明显的上涨,比较罕见的长江江豚,也被许多网友发现,江豚的数量明显多于禁渔之前。

微信图片_20230403093138.png

现代社会的工作岗位需求越来越多,渔民即使没有了捕鱼为生的工作,也可以投入到其他的工作岗位上,加上现代化科技的人工饲养场,完全可以实现“吃鱼自由”。不像上个世纪一样食物匮乏迫不得已去捕捞,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以后,食物的选择上也有了更加多样化的搭配。现代讲究科学饮食荤素搭配,如果每顿饭都是大鱼大肉,反而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总而言之,禁渔制度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优秀举措。 

来源:搜狐网

深圳湾再现鱼群竞跃奇景

深圳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轴和深港门户区域,是深港共有、外窄内宽的半封闭型城市内湾。而数年前,深圳湾曾经历污染之痛,水质超标、海水黑臭、生态失衡等问题十分突出,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各区各部门齐心协力,下大气力全面系统整治深圳湾污染,成效明显,深圳湾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深圳湾入海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海水基本实现不黑不臭。

微信图片_20230403093144.png

2021年10月26日8时40分许,深圳湾公园12号排水口附近忽然有大量鱼儿争相跃出海面,在游客的惊呼声中,近百米的水面顿时“沸腾”起来,并且持续了大约3分钟。如今,深圳湾沿岸已成为众多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区域,每天骑车、跑步、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海岸边鱼翔浅底、万鸟翔集美景再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展现。

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新闻网

●背景

由联合国发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在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国峰会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69个具体目标,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各国将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实现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同时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