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169个具体目标解析及案例(124)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改后.jpg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17项目标,第14项是水下生物,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解读点此)

在这一大项下面,有10个具体目标,第14.a是:根据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洋技术转让标准和准则》,增加科学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转让海洋技术,以便改善海洋的健康,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贡献。

●现状

国际篇

联合国秘书长敦促政府间会议通过强有力、雄心勃勃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条约,为子孙后代保护海洋健康

微信图片_20230522084324.png

在起草新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条约的政府间会议第五届续会继续进行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向各代表团发出了一条信息,敦促他们通过一项强有力和雄心勃勃的协议,促进子孙后代的海洋健康。

会议秘书长、主管法律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法律顾问米格尔·塞尔帕·苏亚雷斯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宣读了一份声明,古特雷斯因其他承诺未能出席会议。

“几十年来,我们的海洋一直处于压力之下。我们不能再忽视海洋紧急情况。”他强调,并指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的影响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强烈感受,影响着环境和人民的生计,政府间会议可以在应对破坏性趋势和为了子孙后代而推进海洋健康方面迈出重要一步。该条约可以确保海洋空间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保证在决策中考虑到各自活动的环境影响。

此外,他说,该条约可以促进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为所有国家负责任地利用这一关键的全球公域并从中受益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他鼓励各国代表团帮助确保海洋更加健康、更有弹性和更具生产力,造福地球和人类,并强调:“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来的第五个十年之初,你们有机会在其遗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中国篇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加强国际海洋合作,共享机遇

近年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海洋基金会)联合相关单位以关注全球海洋治理、推动国际海洋合作为切入点,聚焦全球海洋治理、气候变化与海洋合作、蓝色伙伴关系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扩大交流,凝聚共识。诚挚邀请专家学者们积极参与海洋基金会的各项活动,为保护海洋、治理海洋凝聚更多智慧、更多共识、更多力量。

微信图片_20230522084401.png

2022年11月初,海洋基金会密集主办、承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性论坛和研讨会,邀请全球海洋领域政商学界人士,紧扣开放、合作、共赢等关键词,激荡思想、凝聚共识,为促进国际海洋交流合作架起互利共赢的桥梁,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在论坛总结发言中表示,多个岛屿国家代表对中国与岛屿国家特别是与小岛屿国家在海洋合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这一论坛对于推动岛屿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开发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加强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意义。论坛通过的《海岛可持续发展倡议》,标志着中国—岛屿国家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希望各方以本次论坛成果为基础,不断深化海洋领域合作,共同造福全人类。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案例

国际篇

初创公司和非营利组织正开发创新方法以保护海洋和海洋生物 

水下生物是一种重要的地球资源,我们的一切都依赖于它,从吸收人类产生的近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到支持作为自然灾害缓冲的沿海生态系统,并为世界上30多亿人提供生计。但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塑料污染、海洋酸化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现在创业公司和非营利组织正在开发创新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海洋和海洋生物。

微信图片_20230522084408.png

“百万珊瑚种植计划”提出了成本效益高、适应性强的珊瑚修复单元,可以部署这些单元来支持珊瑚生长,并使社区能够积极参与保护水下生命。种植项目利用微破碎过程,使珊瑚能够以比自然发生的速度快25至40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生长和愈合,从而有可能拯救和恢复失去的珊瑚礁。

微信图片_20230522084412.png

“卡斯卡迪亚海藻”最近将其战略方向从原料供应商转变为人类食品生产商,用海藻生产美味且可持续的植物性食品。他们的目标是提供营养丰富的纯素食,同时通过海藻种植促进气候行动、海洋再生和土著社区的经济恢复。

微信图片_20230522084418.png

“防鲨屏障”是一种成功地将海带森林的视觉外观仿生的解决方案,将其与永久磁刺激相结合,形成一个环保屏障,阻止鲨鱼物种通过,以保护人类免受鲨鱼的伤害,同时又不会伤害我们宝贵的海洋生物。

来源:绿色皇后网

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下水

微信图片_20230522084423.png

2023年3月31日,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在海南陵水下水。数据中心由岸站、水下中继站、水下数据终端和海缆组成,岸站承载电力、网络接入和中央监控等设施,水下中继站是负责电力及网络分发、控制和回传的中间接续水下设施的统称,水下数据终端则集中放置电子信息设备和水下设施。其中,水下中继站和水下数据终端部署在指定目标海底。数据中心的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呈圆柱形罐体状,舱内是恒湿、恒压和无氧的安全密闭环境,重量达1300吨,相当于1000辆小汽车的重量,罐体直径达3.6米,与“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相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结构设计寿命为25年,应用水深超30米。通过将服务器安放在海底的数据舱中,以海洋为自然冷源,具有省电、不需淡水、节约土地资源、高安全、高算力、快速部署的优点。

来源:人民网

中国篇

中国海洋大学获批建设“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信图片_20230522084428.png

教育部公布了“十四五”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结果,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和海洋生命学院建设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成为学校第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是“生态、环境、资源”等相关领域研究的核心和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日益成为科学研究的关注焦点。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领域团队围绕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发育-进化领域中的基础科学问题,聚焦重要海洋功能类群的遗传-物种-生态系多样性,进化节点海洋生物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水平上的模式形成、发育规律与机理,海洋生物代谢的多样性与进化的分子机制及其结构基础等问题开展研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实验室将以“国际前沿、国际视野、国际地位、国际水平”为目标,努力构筑一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领域内特色显著、具有突出国际影响、合作开放的高端平台;树立一面代表我国本领域前沿水平、学科标志鲜明的旗帜;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在海洋动物重要类群的多样性与系统学、进化节点生物的发育与进化、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命过程及其适应与进化机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学术价值突出的原创性成果;显著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深圳海底地震仪设备与技术项目

微信图片_20230522084434.png

深圳海底地震仪设备与技术项目计划引进的宽频带OBS技术来自法国著名的IPGP研究所,其核心技术与美国各海洋研究机构的OBS技术一致,多次的海上试验验证了其稳定性和高性能。该项目以填补占地球表面积 71% 的海洋在地震观测上的空白为目的,研制高性能的宽频带海底地震仪(OBS:Ocean Bottom Seismograph)设备,使南方科技大学的海洋学科在国内众多新生海洋研究机构中脱颖而出。高性能的宽频带海底地震仪(BBOBS)的样机的成功研发将改变我国在海底探测装备技术上的落后态势,为深圳市布局海洋产业链奠定基础,并汇聚海洋产业和科研的人才队伍。

来源:科易网

●背景

由联合国发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在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国峰会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69个具体目标,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各国将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实现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同时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