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169个具体目标解析及案例(132)

UN SDGs-中文.jpg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17项目标,第15项是陆地生物,即: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地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解读点此


在这一大项下面,有12个具体目标,第15.6是:根据国际共识,公正和公平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产生的利益,促进适当获取这类资源。


现状


国际篇


世界各地的粮食获取并不安全,8亿人营养不良


132难民饥饿.jpg

图片来源:网易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PGRFA)是世界粮食安全的生物学基础,并直接或间接支持地球上每个人的生计。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涵盖的遗传物质多样性,既存在于传统品种和现代栽培品种中,又存在于用作食物的农作物野生近缘种和其他野生植物物种中。这些资源是植物育种者最重要的原材料和农民最重要的投入。它们也是一个遗传适应性的宝库,可以缓冲潜在有害的环境和经济变化。


如今,世界各地的粮食获取并不安全,8亿人营养不良。在接下来的3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达到85亿。需要可靠且可持续地提高产量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从而有助于国家发展、粮食安全和脱贫攻坚。


植物、动物、森林、水生生物、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遗传资源对粮食安全、营养、生计以及全球农业生产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至关重要。虽然近年来努力不断加大,但是在改善这些资源的管理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许多物种资源面临灭绝或减少的风险,还有很多在利用和开发方面被忽视。迫切需要解决这些缺陷,既包括粮食和农业各个部门内部,又包括如何更好地跨部门整合遗传资源管理。这些努力包括采取行动来解决阻碍管理改进的多重知识差距。还需要包括创建政策和制度框架,以促进合作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并使适当规模的可持续管理战略得以有效实施。


来源:农作物基因库知识库、遗传资源杂志


中国篇


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流失严重


132猕猴桃.jpg

图片来源:知乎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脊椎动物6347种,均居世界前列。中国是世界8个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在漫长的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和驯化了大量经济性状优良的作物、果树、家禽、家畜物种和数以万计的品种。


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的确切数量难以统计,据估计,引进和输出的比例为1:10。


大豆原产于中国,世界上90%以上的野生大豆资源分布在中国。美国作物基因库中保存的大豆资源已达2万多份,使其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大豆资源大国,很多原产中国的大豆资源成了美国的专利产品。美国孟山都公司利用中国的野生大豆品种,研究发现了与控制大豆高产性状密切相关的“标记基因",向美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100个国家提出了64项专利保护申请。其申请范围涵盖了所有含有这些“标记基因”的大豆及其后代、具有相关高产性状的育种方法及所有引入该“"标记基因"”的作物。


猕猴桃原产于中国,其资源流失到新西兰后,新西兰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已畅销全世界,并源源不断地销售到中国。


又如北京市场上90%北京烤鸭为英国品种“樱桃谷”,而“樱桃谷”正是中国传统“北京鸭”在国外杂交的后代。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为此,农业农村系统各有关部门及早部署、全力推进,做足万全准备,确保种质资源普查顺利收官。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编纂工作是2023年的重要任务。作为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两大标志性成果,修订第三版《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将进一步明确家畜家禽种类范围,完善青藏高原区域资源类目,增加蚕志,新增收录资源优异特征表型、分子生物学信息及精准鉴定成果,在编撰过程中将汲取前两版志书宝贵经验,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确保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及史料性;《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作为反映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现状的重要文件,将全面介绍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理念与实践、成效与经验,编纂完成后将面向全球公开发布。


来源: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案例


国际篇


挪威的自然资源管理


132挪威风光.jpg

图片来源:腾讯网


就地保护遗传多样性是挪威保护生物多样性整体努力的一部分。这项工作的国际框架是由《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公约》下的《名古屋获取和惠益分享议定书》以及《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制定的。挪威环境局负责协调遗传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举措。


挪威参与了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国际合作,例如,通过了“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种子库,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计划由挪威遗传资源中心组织,该中心隶属于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该中心负责实施和更新挪威国家行动计划,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家畜、森林树木和农作物(包括食用植物的野生近缘种)的遗传资源。农业和林业环境措施补助计划为这些努力提供了重要支持。


来源:经合组织在线图书馆


CGIAR的基因创新


CGIAR(前身为国际农业研究咨询小组)是一个全球研究伙伴关系,联合了从事粮食安全研究的国际组织,致力于粮食安全的未来,从而减少贫困、加强粮食和营养安全以及改善自然资源。


自成立以来,基因创新——涵盖基因库、作物育种和种子系统——一直是 CGIAR 本地和全球影响力的支柱。CGIAR 在基因创新方面的工作具有巨大的力量:33 个作物育种协作网络涉及 135 个国家的 1200 个合作伙伴,为小规模农民开发和提供 21 种作物和饲料的改良品种,而 9 个基因库保存了 30 种作物和 3000 个物种,每年按需分发 5万 个样本,用于世界各地的研究、育种和使用。


2022年,CGIAR将所有作物、地区、中心、合作伙伴和创新渠道的各个阶段汇集到遗传创新科学组的协调管理下。他们起草了动态的变革理论,发起了五项紧密关联的举措来推动实现雄心勃勃的三年期成果,招募了四名高级主任,与在非洲的主要国家和区域合作伙伴制定了一份备忘录,并发起了一个积极咨询小组,这个小组由六名系统委员会资助者代表和六名地区专家组成,监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


来源:CGIAR


中国篇


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合作


132深圳-深港医学科技融合发展.jpg


深圳市推动深港医学科技融合发展。支持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拓展空间,设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福田),聚焦肿瘤、生殖健康、器官移植等重点疾病,开展临床疗效验证、创新新药开发及治疗、关键临床技术转化应用研究。


深化科技创新领域对港澳开放共享,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和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4家机构获批人类遗传资源过境港澳试点。加快推动《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立法,对细胞和基因药物拓展性临床试验制度予以规定,全市现有2家机构和2个项目获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


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深圳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132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jpg


2022年5月22日,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公布了深圳“生物家底”以及未来行动计划。


深圳将通过六大优先领域17项行动,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六大优先领域具体包括: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迁地保护,构建区域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促进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深化公众参与和合作交流。


17项行动包括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制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健全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机制、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应急体系、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优化城市生态格局、科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加强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生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背景


由联合国发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在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国峰会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69个具体目标,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各国将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实现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同时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

不看此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