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17项目标,第二项为“零饥饿”,即: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解读点此)
在这一大项下面,有8个具体目标,第五个是:到 2020年,通过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建立管理得当、多样化的种子和植物库,保持种子、种植作物、养殖和驯养的动物及与之相关的野生物种的基因多样性;根据国际商定原则获取及公正、公平地分享利用基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产生的惠益。
● 现状
新冠病毒疫情大爆发使全球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之中。日前,多个国家宣布开始限制农产品出口,使粮食危机再度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估计,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98亿,伴随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日趋增长。粮食和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数以千计的物种及其遗传变异性构成了生命之网,对适应新条件(包括气候变化)不可或缺。人类必须保护粮食和农业生物多样性,推动其可持续利用,以实现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人类福祉和世界发展。
国际篇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生物多样性报告
图片资料来源:互联网
2019年2月2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发布了首份生物多样性报告《世界粮食和农业多样性状况》。该报告提供了大量令人担忧的证据,证明支撑人类粮食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消失,严重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粮食生产、生计、健康和环境。
如果没有生物多样性,就没有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保障。
文字资料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官网
中国篇
中国生物多样性虽资源丰富但遭受严重破坏
图片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 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统。中国植物物种居世界第三位,动物物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不仅野生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众多,而且具有繁多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品种及其野生近缘种属,是世界上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
中国具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动植物饲养和栽培品种,但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此,研究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威胁及生物灭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对策保护中国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字资料来源:《中国的粮食和农业生物学多样性国家报告》
● 案例
国际篇
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实践增多
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实施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政策和机制性框架,加强赋能型框架,制定激励和利益分享措施,推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倡议,并应对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的主要因素。
图片资料来源:搜狗百科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农民在冬季到来时,让水稻田淹在水里替代以往种植季结束后进行焚烧。这种做法为230个鸟类物种提供了11.1万公顷湿地和开放空间,其中很多鸟类已经濒临灭绝。实施对生态友好做法的转变,使得很多物种的数量开始增加,鸭子的数量翻了一番。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生物多样性实践案例。
文字资料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中国篇
深圳建成首个国家基因库
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基因资源及保护地球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由华大基因承建运营的首个国家基因库位于深圳大鹏新区,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国家级公益性创新科研及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基因库由生物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样本资源库组成,将以生物资源为依托,形成资源到科研到产业的全贯穿、全覆盖模式,应用方向包括人类健康、新型农业、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图片资料来源:新浪科技
深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辖区内的森林、湿地均被划为被保护的范围,成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地质公园等。
● 背景
由联合国发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在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国峰会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69个具体目标,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各国将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实现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同时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
Copyright © 2005-2021 IMCC.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5048427号 ruizim.net